找到相关内容225篇,用时4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的“性具善恶”说与道德教育

    苦,为一切众生拔济疾苦,救苦救难,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   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佛教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佛教要求以人为本,学佛要先学做人。太虚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圆满的道德,完善的人格,是三界的导师,人天的师范。   相信因果报应是道德教育的基础理念。佛教为什么教人行善而不作恶,为什么要有圆满的道德、完善的人格,这是佛教道德教育的根本问题,世间有些人对这个...

    能真

    |道德|人性|善恶|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4/2040423600.html
  • 突现佛教思想的基本点——评业露华《中国佛教伦理思想》

    宗教之所以能在社会上展示自己力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是提供社会道德的源头之一。直至十九世纪后期,佛教成了近二千年中华历史上唯一能在中国站住脚跟的外来文化。自东汉起,佛教就成了中国社会影响最广泛的宗教,并且逐渐与儒家和道教相融合,成为中国主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之一,当然与它在社会上发挥了道德功能分不开。然而佛教道德伦理思想的内容实质如何?其来龙去脉又如何?它是怎样在中国...

    严耀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00339282.html
  • 人性与道德

    一切众生拔济疾苦,救苦救难,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   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佛教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佛教要求以人为本,学佛要先学做人。太虚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道德,完善的人格,是三界的导师,人天的师范。   相信因果报应是道德教育的基础理念。佛教为什么教人行善而不作恶,为什么要有圆满的道德、完善的人格,这是佛教道德教育的根本问题,世间有些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能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01351991.html
  • 佛教的“性具善恶”说与道德教育

    佛教的“性具善恶”说与道德教育  人性与道德  作者:能真    关于人性的善恶之争,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首先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告子说:“人性无。”他说,“人性犹如湍水也,掘之于东,则东流,...以后天修得而来的善行,去显现本具的善性,即修善即是拔苦,为一切众生拔济疾苦,救苦救难,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  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是佛教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佛教要求以人为本,学佛要先学做人。太虚大师...

    能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13660927.html
  • 安徽省佛教第三次代表会议在合肥召开

    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努力挖掘和弘扬佛教教义、佛教道德佛教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和健康文明的内容,不断探索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有效途径,切实做好抵御渗透的工作。他要求...  2007年12月29日至31日,安徽省佛教第三次代表会议在合肥召开。省委副书记王明方会见与会代表并讲话,副省长任海深,省政协副主席、省委统战部部长郑牧民出席会议闭幕式。王明方强调,省佛协要高举...

    【佚名】

    |会议|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1/09010219896.html
  • 佛教哲学的基本内涵

    。戒是止恶行善,定是止息念虑,慧是正确思维。佛教主张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戒,是在行为上修持佛教道德规范,这是全部修习的起点、前提,定与慧的实质是破除妄念,以求心意清净,也就是修持主体在心态与思维上的去...佛教哲学的基本内涵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历史最为久远的一支,由于印度和中国两国佛教学者的长期学术积累,其著作宏富,内涵丰厚,哲学深邃。   佛教哲学的基本理念是缘起。缘起说,是佛教对存在、生命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65257084.html
  • 佛教伦理思想概说

    组成部份,是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完整的伦理道德体系,是以佛教信仰为中心调节佛门僧人之间和僧俗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是有关佛教道德的思想、观念、学说。因此,它发挥着世俗伦理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一帆风顺。   中国化的佛教伦理对中国传统伦理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包括伦理价值和道德实践、道德选择的理伦依据、平等原则、自利利他、慈悲救济、知恩报恩、明心见性的关怀等在内的佛教伦理观念,丰富了中国...

    妙涵尼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2760246.html
  • 佛陀的遗言

    佛陀的遗言 通俗地说,大乘佛教认为,自度即自身道德完善,才可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助人即普度众生,是菩萨;如果再进一步,从“空观”上悟得上述道理,就成佛了。“戒”是佛教道德观念及规范的集中体现,道德是“戒”的核心。 古往今来,所有的学说大概没有不推崇道德的,然若等同视之,则不得佛教要义。试以儒学中的道德观析之。一部《论语》几乎就是一部道德总汇,总结提炼了传统道德之精华,至今仍深深影响着...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10675496.html
  • 中国佛教伦理的社会意义

    本文拟着重论述的是中国佛教是怎样与世俗社会伦理道德相协调、相适应的,揭示佛教道德规范所包含的丰富的社会内容,进而论及佛教对现代社会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一 佛教伦理的重大调适——以孝道为例 ...主解脱的佛教改变为尽孝道的宗教了。虔诚信奉佛教的北齐学者颜之推则将佛教的五戒与儒家的五常相提并论,视为同一性质的道德规范,他说:“内外两教,本为一体。渐极为异,深浅不同。内典初门,设五种禁,外典...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1651022.html
  • 佛教道德思想与实践能为公民道德建设服务

    佛教道德思想与实践能为公民道德建设服务   作者:净慧   去年九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无疑是我国今后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它的颁发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经验的成熟、治国方略的完备,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落实。   中国佛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其丰富系统的伦理思想和道德实践的经验。在过去两千多年的历史上,佛教道德观念、实践方法深深地影响了我国...

    净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83763378.html